欢迎访问黑料吃瓜网

10年专注吃瓜

吃瓜质量有保 售后7×24小时服务

24小时咨询热线:4006666666
联系我们
tel24小时咨询热线: 4006666666

手机:13999999999

电话:010-8888999
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地址: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

您的位置:首页>>吃瓜科普>>正文

吃瓜科普

了解自己的文明(5):古籍里的华夏才智|图鉴

发布时间:2025-04-30 点此:625次

文博时空 作者 王童 “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乃赋《离骚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;孙子膑脚,《兵书》修列;不韦迁蜀,世传《吕览》;韩非囚秦,《说难》《孤愤》;《诗》三百篇,大底圣贤奋发之所为作也。”(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)

柔和的理解自己的文明(5):古籍里的华夏智慧|图鉴的视图

古人有云:书非借不能读也。盖书犹药也,善读之能够医愚。当咱们翻开尘封已久的古籍,那些藏于经史子集的言外之意,或是藏匿于诗词歌赋的韵律之中的华夏才智,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斗,照亮炎黄子孙的前行之路。

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(《尚书》),古代君王以此为鉴,治国理政;“六合玄黄,国际洪荒”(《千字文》),千年前的孩提们的启蒙吟诵,是古人对六合天然的了解;“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”(《诗经》),知恩图报、礼尚往来的优秀性格传承至今;“岁月惋惜,譬诸逝水”(《颜氏家训》),爱惜岁月的深切劝说,时至今日仍警醒世人。

01先秦两汉:百家争鸣

图源:国家典籍博物馆“我国古籍长河”先秦两汉,是我国前史上一个激荡而充溢才智的年代。那时的古籍好像灿烂的星斗,熠熠生辉,照亮了华夏文明的夜空。有华夏哲学奠基之作《老子》《论语》《墨子》《孟子》《荀子》《韩非子》《管子》,有至今仍成谜的上古神兽合集《山海经》,有兵家策略《孙子兵书》《孙膑兵书》,有医学经典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……

《山海经》明刊本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

汉简《孙子兵书》(复制品)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

先秦两汉阅历从原始宗教观到诸子百家的争鸣,再到汉代儒学的独尊与多元思维并存的演化进程,环绕天道观、天人联系、国际生成、形神联系以及古今之变等问题进行深化探讨与证明。商代将天视为至上神,多运用青铜神器祭祀上天,巴望与神通灵。周代提出“天命”观念,建议敬德保民以适应天命。在先秦的典籍中,咱们能够看到儒家的仁慈之道,墨家的兼爱非攻,道家的无为而治。

唐 先师孔子行教像拓片 吴道子 原碑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

公元前 551 年,在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诞生了一位影响我国哲学史的人物,他便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,名丘,字仲尼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说,儒家“游文于六经之中”。在孔子晚年时期收拾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乐》《春秋》,后人称之为“六经”,是儒家的经典和标志。

《论语》明刊本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儒家注重教育,“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育为先。”儒家侧重仁政,“皇帝者,与六合参。故德配六合,兼利万物,与日月并明,明照四海而不遗细小。居处有礼,进退有度,百官得其宜,万事得其序。”公元前 479 年 4 月,孔子患病不愈而卒,终年七十三岁。孔子的弟子收拾其言辞成《论语》,影响代代,其间侧重的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是我国传统品德观的中心。

《论语》以孔子的言行记载了儒家思维的精华,成为后世学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攻略。《孟子》则进一步分析了儒家思维,提出了“性善论”和“仁政”等建议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唐太宗李世民秉承《孟子》中说到的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思维,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,文明昌盛,以农为本、安居乐业。

清 孟母教子图 康涛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出自典故《孟母断机》,叙述的是孟子逃课后孟母割掉织好的布以此教育孟子。图绘孟母手握镰刀,回头望着儿子,孟子双手拢起,小心谨慎。

《尚书 夏书》手稿(部分) 不详 佚名 法国国家博物收藏

《尚书》有言: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公元前1世纪,在孔子故居发现古文《尚书》,它是我国最陈旧的皇室文集,也是我国榜首部上古前史文件,且部分追述古代业绩作品的汇编,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。自汉以来,《尚书》一向被视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,既是帝王的教科书,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“大经大法”。

公元前 221 年,秦始皇命令“书同文”,令臣子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收拾、一致作业。至汉代,开端进行大规划的文献收拾和撰写,古籍的宝库愈加五光十色。

唐 史记第二十九卷河渠书第七残卷纸本(部分) 佚名

司马氏代代为太史,收拾和论说前史。司马迁(公元前 145 或前 135 年—?)子承父志,继任太史令,虽惨遭宫刑,忍辱含垢,奋发持续完结所著史籍,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,终成《史记》。《史记》以纪传体的方法,生动地描绘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前史画卷,被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,《史记》亦是我国前史上榜首部纪传体史书。东汉史学家、文学家班固(公元 32 年-公元 92 年)所著的《汉书》则接续《史记》,持续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兴衰进程,为后人研讨汉代前史供给了名贵的材料。

司马迁

华夏文明的才智宛如灿烂的繁星,照射在前史的天穹之上,不只深邃,并且多元。早在公元前两百多年,华夏土地上便孕育出别出心裁的医学见地,且汇编成册,传承至今。约公元前 260 至前 221 年,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成书,分《灵枢》《素问》两部分,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“阴阳五行学说”“脉象学说”“藏象学说”“经络学说”“病因学说”“病机学说”“病症”“诊法”“论治”及“摄生学”“运气学”等学说,《黄帝内经》被后世尊为“医家之宗”。

《黄帝内经》明刊本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

敦煌写经 《穷诈辩惑论》五藏论卷手稿(部分)张仲景 法国国家图书收藏

东汉末年(2 世纪末),张仲景(约公元 150~154 年—约公元 215~219 年,名机,字仲景)凝集一生汗水,著成中医临床经典作品《伤寒杂病论》,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:“惟张仲景一部,最为众方之祖。”

0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:以史为鉴

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,尽管烽火频频、政权更迭频频,但正是在这样的动乱中,文明却焕宣布异样的光荣,古籍的编纂与传承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。手抄仍是首要方法,开端呈现雕版印刷的雏形,且古籍的装帧方法逐步变得多样化。

高质量的理解自己的文明(5):古籍里的华夏智慧|图鉴的图片

记载前史是历代史学家担负的重担。公元 280 年,陈寿(233 年-297 年,字承祚)历经十年艰苦,撰成《三国志》,内容记载我国三国时期的曹魏、蜀汉、东吴的纪传体断代史,该书是二十四史中点评最高的“前四史”之一(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)。

魏晋曾经,西汉学者董仲舒曾提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儒家思维占有着意识形态范畴的半壁河山,儒家更多的侧重名教礼制,三纲五常,达则兼济天劣等思维,首要用以保护封建统治。魏晋南北朝时期烽火纷争、礼崩乐坏,人们寻求自在,开端新的人生思索。

诸经要集手稿(部分) 敦煌写经 法国国家图书收藏

公元 296 年,现存最早有清晰编年的纸本释教文献《诸佛要集经》抄成,释教的影响力逐步增强。公元 399 年,法显从长安(今汉长安城遗址)动身,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,游历 30 余国,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,前后历时 14 年,于义熙九年归国,著成《佛国记》(又称《法显传》《历游天竺记》)。西域大师接踵而来,我国寺僧,渐具规划。

玄奘三藏像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收藏又称《玄奘负笈图》,重色绘玄奘大师赤足芒履,身形壮硕,略有疲乏,身负满载佛经的行笈,右手拿着布掸子,前悬灯盏,日夜兼程,西去取经。

大唐,浪漫与抱负的代表。公元 646 年,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,历时 17 年,归来书成《大唐西域记》,具体记载了玄奘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,包含各国的地舆、前史、文明、宗教等方面的状况。这本书不只为后世供给了名贵的前史材料,还成为了研讨古代中亚和南亚区域前史文明的重要参阅文献,时人对释教的忠诚崇奉可从书中窥见一二。至公元 868 年,现存国际上最早,有清晰编年的雕版印刷书,释教经典《金刚经》雕成,释教传达更为高效与广泛。

明 《节书世说新语》(部分) 王元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魏晋时期形而上学鼓起,以老庄思潮为骨架,糅合儒家经义,《老子》《庄子》《周易》被称作“三玄”。形而上学“笔记小说”的代表作当属刘义庆(403 年~444 年)的《世说新语》,这部作品有“古今绝唱”“琐言榜首”“名士教科书”“风流宝鉴”“枕中秘宝”等许多美誉,内容首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,从中能够窥见士人们对超逸与自在的寻求,以及形而上学的昌盛。

明 陶渊明赏菊图 杜堇 大都会艺术博物收藏

根据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诗意,描绘陶渊明归后策杖吟诗的情形。陶渊明头带儒巾,身穿宽袍,手持策杖,衣带飘然,神态洒脱。

从书法咱们陆机、王珣、王羲之等人的书法作品中能够一窥魏晋风骨,他们超逸尘俗、寻求精力自在。从阮籍、嵇康、陶渊明等文人的诗词歌赋中能够品悟到魏晋不一起期的文人精力,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形而上学新风,建议“越名教而任天然”“审贵贱而通物情”。陶渊明的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天然”,抒情对天然的酷爱和对俭朴日子的神往。公元 427 年,陶渊明卒,留《陶渊明集》传世,后人李白、白居易、苏轼等人皆受其影响,“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”的“大隐约于世”令人信服。

宋 唐太宗立像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绘唐太宗李世民全身像,头戴乌纱帽,黑鬓发长须,身着窄袖黄龙袍,束玉带,双手持带,脚着靴而立,雄姿英发。

唐代出色诗人杜牧写有一篇《阿房宫赋》,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前史教训,其间写道: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”唐太宗李世民注重以史为鉴,《旧唐书》有记载,太宗谓梁公曰:“以铜为镜,能够正衣冠;以古为镜,能够知兴替;以人为镜,能够明得失。朕尝宝此三镜,用防己过。今魏徵殂逝,遂亡一镜矣。”

唐太宗以史为鉴,以知兴替,命贤臣谏官魏征撰写《隋书》,魏征不负重托,依时完结使命,成《隋书》。《隋书》为后人研讨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、经济、文明准则供给详尽史料,其间的经籍志更是记载了自汉至隋凡六百年我国书本之存亡、学术之演化。

南宋 李白行吟图 梁楷 东京国立博物收藏

此图字斟句酌,用笔极粗减,衣纹以聊聊数笔快捷刷染而成,只要头部运用细笔勾描,线条极为决断凌厉。图中的衣纹描法尽管不脱白描的传统,但是线条粗细与墨色改变却极为剧烈,描线深具面性的扩张,极富水墨淋漓的兴趣。

在文学方面,隋唐时期的古籍也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相貌。《全唐诗》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佳作,展示了唐诗的昌盛与光辉。李白的豪宕、杜甫的沉郁、白居易的浅显,都成为了唐诗的代表性风格。《全唐文》还收录了唐代散文的精华,为后世研讨唐代文学供给了重要的参阅。

除了文学和史学方面的古籍外,亦呈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作品。如《算经十书》等数学作品,为我国古代数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;《齐民要术》等农学作品,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出产的丰厚经历和技能成果。

03宋元时期:格物致知

宋元时期,理学鼓起,影响了古籍的撰写和注释。一起,宋元话本、戏剧等文学作品也丰厚了古籍的内容。书本的字体开端有肥瘦之分,纸质莹洁,墨色青纯。

宋代文明史上有一件大事,那便是刻佛经大藏经《开珍宝》。开宝四年(公元 971 年),宋太祖命张从信前往益州(今四川成都)掌管刻经,经过十二年,到太宗和平兴国八年(公元 983 年)悉数刻成。

释教在宋代社会文明中占有侧重要位置,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尚佛,晚年誊写有《楞严经旨要》,儒家的平缓中正透过纸本传递。苏轼、黄庭坚等闻名文人亦倾慕于释教,与和尚往来频频。释教的禅理、禅趣与宋诗的“理趣”相交融,形成了有别于唐音的宋诗面貌。

北宋 《黄州寒食帖》(部分) 苏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北宋 书醉翁亭记册(明拓)(部分) 苏轼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优雅的理解自己的文明(5):古籍里的华夏智慧|图鉴的图片

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、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等,都是妇孺皆知的佳作。词作情感深重、意境深远,表现了宋代文人深邃的心里国际和共同的美学寻求。别的,宋代的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果,如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、苏轼的《前赤壁赋》等,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。散文作品言语美丽、结构谨慎,展示了宋代文人深沉的文学功底和共同的艺术风格。

宋 《资治通鉴》残稿(部分) 司马光 我国国家图书收藏

此卷是司马光亲手所写资治通鉴稿子的残本,约 29 行,460 余字,记载了西晋元帝永昌元年(公元322年)的事情。小楷字,字正方而古拙,颇得用笔之趣,是可贵的名家手稿。

记载前史是每一个年代的传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撰写《资治通鉴》,这部编年体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 403 年)写起,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 959 年)征淮南搁笔,包含了 1362 年的前史。这部书不只内容丰厚、史料详实,并且文笔流通、言语生动,具有很高的前史价值和文学价值。

宋代的笔记小说也颇具特征,比方沈括(1031 年~1095 年)的《梦溪笔谈》,不只记载了其时社会的风土人情、奇闻异事,还触及到了科学、技能、艺术等多个范畴,为后人了解宋代社会供给了名贵的材料。

宋 朱熹像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元时期的理学思维到达了顶峰。宋朝的理学,又称为道学或宋明理学,是一种交融了佛、儒、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维体系,是对隋唐以来逐步走向衰败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。这个新的儒家学说由北宋五子(周敦颐、邵雍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)草创,到南宋的朱熹集为大成。

理学侧重“格物致知”,意指探求事物原理,从而从中取得常识或才智。理学经过侧重品德自觉,鼓舞个人经过涵养到达抱负品格的建树。北宋思维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有言:“为六合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和平”,无数人将其视为立世铭言。

南宋绍熙元年(公元 1190 年),理学家朱熹写成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这本书是对儒家经典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的重要注释和分析,是理学思维的代表作之一。朱熹经过注释和解读,进一步侧重了儒家思维中的善良礼智等中心价值观念,并将其与天理、人道等理学基本概念相联系,对后世的文明、教育、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明清两代,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更是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,关于培育士人的品德品质和学术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先秦两汉百家争鸣,华夏大地上孕育出共同的中医学体系,至宋朝,我国更是有了体系的法医学作品。南宋官员、法医学家宋慈(字惠父,号自牧),为官清凉,刚直有为,听讼清明。宋慈总结了宋代和曾经法医方面的经历,再加上其四任法官期间查验的心得,于淳祐七年(公元 1247 年)撰成《洗冤集录》五卷,内容包含验伤、验尸、血型判定、检骨、死伤辨别、毒物分辩,以及急救法、治服毒药方等。《洗冤集录》是我国榜首部体系的、国际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,宋慈有着“国际法医学开山祖师”的称号。

04明清时期:兼收并蓄

明清时期,我国古籍文明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光辉时期。这一时期的书本不只数量巨大,并且内容丰厚、品种繁复,为我国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。

明 《永乐大典》复制品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

修书,历朝历代孜孜不倦且锲而不舍的丰功伟业。明代永乐大帝朱棣命解缙、姚广孝等掌管编纂的一部集我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《永乐大典》,内容包含经、史、子、集,触及天文地舆、阴阳医术、占卜、释藏道经、戏剧、工艺、农艺,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常识财富。官方编纂的《明实录》和《大明会典》等,具体记载了明代的前史事情和典章准则,为后人了解和研讨明代前史供给了名贵的材料。清代编纂有《四库全书》,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,收录了从先秦到清初的各类古籍,可谓中华文明的珍宝。

清 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(部分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明 王阳明肖像 蔡世新 上海博物收藏画面中王氏科头燕服,颧骨挺拔,目光炯炯,须发丝丝可见。他盘膝安坐于席上,右手持书卷,神态规矩严谨,死后一摞书本。人物衣纹线条简明流通,设色雅淡。

宋代尚理学,明代尚心学,侧重人的心里涵养和思维境界的提高。心学代表作当属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。王阳明(1472 年~1529 年),本名王云,字伯安,号阳明。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函件进行收拾,撰写成书,《传习录》论述了王阳明的首要哲学观念,包含“心即理”“知行合一”“致良知”等,很多观念不只对我国哲学产生影响,像“知行合一”等观念还对后来的教育家和教师产生了启示。

明清时期多小说、戏剧,如“四大名著”(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、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、吴承恩《西游记》、曹雪芹《红楼梦》),汤显祖著有《牡丹亭》,蒲松龄写有《聊斋志异》,在明清小说与戏剧里有着社会面貌的呈现与时人精力国际的反映,借妖魔鬼怪倾诉年代漆黑、官场糜烂,富含深化的人生哲理。

明 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明崇祯十年(公元 1637 年)刻本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

在科技范畴,明清古籍也展示了其时社会的科技水平。如明代宋应星的《天工开物》,这部国际上榜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出产的综合性作品,具体记载了其时的出产技能和工艺流程,为后人了解和研讨古代科技供给了名贵的材料。清代则呈现了更多的科技作品,如康熙年间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等修改的大型类书《古今图书集成》,不只保存了丰厚的科技常识,还展示了古人对天然界的深化知道和探究精力。

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万历(公元 1573 年—1620 年)刻本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

明 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明崇祯(公元 1628 年—1644 年)刻本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

孔子有言:“温故知新。”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中写道:“以史为镜,能够知兴替”。古籍中的文字,是前史的痕迹,也是文明的传承。古籍不只记载了咱们的曩昔,更蕴含了文明开展的头绪与才智的光辉。当咱们深化古籍,探寻那些尘封的前史与才智,正是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过时空的对话,他们告知咱们,华夏文明从何而来,去向何处。国际、生命、哲学、人文……那些或大或小的疑虑都藏在传承千年的古籍之中。书,犹药也,善读之能够医愚,诚不欺人。

相关阅览:文物里的大明风华:“立刻皇帝”朱棣的文治武功|新知

贞观之治:唐太宗李世民的盛世长歌|观展图片 | 王童

排版 | 小谢规划 | 尹莉莎

告发/反应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24小时咨询热线:

4006666666

微信咨询
吃瓜生活网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