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6-20 点此:25次
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1年度“科技创新行动计划”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。
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,无需送交纸质材料。请申请人通过“上海科技网站”(进入“项目申报”,进行网上填报,由申报单位对填报内容进行网上审核后提交。项目评审采用通讯评审方式。
1.课程和课件的内容应当聚焦一个或者两个具有相关性的科普主题,主题可以是但不限于“科学精神”、“公共安全”、“绿色发展”等。
2.课程和课件应当只聚焦一类目标人群,符合目标人群接受普及教育的特点。例如,青少年、城镇劳动者、农民、社区居民或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。
5.项目成果应当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首发或同时发布。验收前,项目成果应在线上线下广泛传播,在具有广泛影响的互联网平台、专业网站、新媒体等累计覆盖人群(点击量)不低于10万次。
1.新媒体科普短视频应当聚焦“人工智能”、“集成电路”、“生物医药”三大领域中的一个领域,围绕该领域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。
1.项目执行期内,在报刊或新媒体上,以专栏的形式普及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上海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和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自然科学类、技术发明类、科技进步类获奖成果。
3.项目执行期内,每月发表科普内容不少于2篇(部),每篇文章不少于2500字(以漫画形式进行科普化创作的可以不受字数限制)或每部科普微视频时长不少于3分钟(视频的格式应当符合或者不低于附件所列的技术标准)。
2.至2020年12月31日前拥有移动客户端(APP)且用户下载量达100万以上的法人单位。
2.活动要求主题鲜明,参与广泛,内容丰富,形式活泼,集科学性、专业性、趣味性于一体,贴近百姓现实需求。
4.根据活动方案举办系列活动不少于10次,参与人数不低于1000人。其中,每季度举办活动不少于1次;每年“上海科技节”和“全国科普日”期间应举办活动。
1.项目执行期内,结合高校特色学科,设计制定青少年创新实践培养方案,包括不少于10个科学创新小课题(含科学实验课程),每个课题不少于10个单元(每单元4个课时)。
2.建立“工作站+实践点”的运行体系,每个工作站应当设立不少于4个实践点(实践点由市科委、市教委统筹安排),实行站长负责制。
2.高等院校申报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的学科(系、院)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中,评估结果应在B+(含)以上。
1.推文应图文并茂,每周不少于2条,每条的阅读量不低于1万;项目执行期内,出版一本(套)相关主题科普书籍。
2.完成时长15分钟微电影1部、3分钟微视频20部,每月发布量不低于1部,创制的健康科普视频内容应开展线上推广,项目执行期内的受众(网络点击量)累计不低于100万人次。
4.围绕本领域,策划实施线场,其中社区宣讲不少于3场,单场的宣讲活动时长不低于60分钟/次,每年“上海科技节”和“全国科普日”期间应举办宣讲活动。
5.结合区域特色和题材特征,构建科普教育知识体系与文化传播体系,组织开展课程课件、音视频产品等内容创制。
申报单位须通过所属区科委(协)推荐。每个区可推荐1个项目,已有在研“‘一区一特’科普能力提升”项目的区不接受推荐。
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,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,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。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,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,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,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。
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,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,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。
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,无需送交纸质材料。请申请人通过“上海科技网站”(进入“项目申报”,进行网上填报,由申报单位对填报内容进行网上审核后提交。
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1年2月7日9:00,截止时间(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)为2021年3月2日16:30。
上一篇:content科普课件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