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日,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我国国家博物馆一起主办的“九天揽月——我国探月工程20年”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大众展出。展览全球初次比照展出月球正面、反面样品,上百件宝贵什物与图文史料首度团体露脸。
此次展览是探月工程20年系列活动的首站,为期两个月。
新京报记者 展纯洁
探展
三位重磅“天外来客”带观众敞开外星之旅
从嫦娥一号敞开我国深空勘探华章,到嫦娥三号携“玉兔号”月球车初次在月面烙下我国印记,从打破月背中继通讯技能架起地月“鹊桥”,到嫦娥五号携月壤凯旋……拨开时刻的头绪,“九天揽月——我国探月工程20年”展览以什物实证与历史档案相结合的方法,体系展现自2004年立项以来,我国探月工程走出的一条非凡之路。
签名版我国首张全月图露脸
展览一开始,三位重磅级“天外来客”为观众敞开了这场奇特又浪漫的外星之旅,它们分别是我国境内现存最大的月球陨石、灶神星陨石和我国境内现存最大的火星陨石。
此次展览中,最令人瞩目的当数全球初次一起展出的月球正面、反面样品,包括月壤岩屑、粉末。经过展厅里的显微镜,观众能更明晰地调查月壤的质地。
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1731克月球样品,是人类初次获得的月表年青火山岩区样品。现在,国家航天局已向国内100多个研讨团队发放了科研样品,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,比方发现了月球第六种新矿藏“嫦娥石”等。
嫦娥六号回来器带回的1953.3克月球样品,是人类初次获得的月球反面样品。比较嫦娥五号样品,嫦娥六号的月背样品色彩略浅、堆积密度更小、颗粒来历也更为杂乱。
在嫦娥一号工程展陈区,陈设着签名版我国初次月球勘探工程全月球印象图,它是由嫦娥一号传回的数据经过整合处理构成的。嫦娥一号搭载的CCD立体相机是一种图画传感器,随飞翔方向对月表方针进行推扫式扫描,得到月表同一方针的3个不同视点的图画。拍照一起,嫦娥一号搭载的激光测距仪记录了月面的高程数据,这样传回的数据既有月表相片,还有与相片上地势相关的高度信息。经科学家整合、处理,制成了我国榜首张全月图,分辨率为120米。
近间隔观看“石头版”织物国旗
展厅里,摆放着一面特别的国旗,它的质料是玄武岩矿。科研人员将玄武岩破坏、消融后再拉成头发丝直径大约三分之一的细丝,把它纺成线,用这样织成的特别布料做成“石头版”织物国旗,可耐低温、抗高温,抗辐射,确保国旗在月面永不褪色。
假如常常观看载人航天工程的直播,必定对回来器不生疏。在展厅里,观众能近间隔观看嫦娥六号的回来器和下降伞。在嫦娥六号轨迹器和回来器组合体间隔地球5000多公里的时分,回来器就会下“车”,敞开再入回来之旅。回来器尽管个头小,可是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快,高温炙烤不可避免。为确保回来器既防热又抗烧蚀,嫦娥六号学习了嫦娥五号回来使命的经历,依据不同部位耐炙烤和隔热的详细需求与方针,制备了一件量身定制的“交心防热衣”,确保其安全顺畅回来地球。
此外,YF-77发动机也不容错失。它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,也是我国榜首型地上焚烧起飞的氢氧火箭发动机,现在用作我国新一代长征五号、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芯一级主动力装置。2016年11月,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获得圆满成功,后将我国首枚火星勘探器“天问一号”精确送入轨迹,并确保嫦娥五号、六号探月使命的圆满成功。
“氢氧发动机最大的特点是环保,你能够看到它的下半部分外表有一条条螺纹,每一条螺纹都是一根管线,下面是出水口,这样冷凝水就能够完结对火箭的快速降温。”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副主任、策展人赵东亚说。
3月31日,我国国家博物馆,媒体记者在观赏“九天揽月——我国探月工程20年”展览。 拍摄/新京报记者 浦峰
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岩屑样品。
现存我国境内最大的月球陨石。
媒体记者在观赏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。
媒体记者在观赏展览。
现场
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:
嫦娥八号探求“月球上盖房子”
展览正式敞开前,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来到现场,他沿着时刻的头绪,回忆了探月之路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估计嫦娥二号2028年左右回到地球邻近
2004年,我国正式展开月球勘探工程,并命名为“嫦娥工程”。2007年,我国榜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,依据其传回的月球地势地貌数据,我国榜首幅全月球印象图制造完结并发布。“这幅图是拼接而成,在其时来说,分辨率仍是很高的。”吴伟仁说。展厅里的月球印象图上有绕月勘探工程总指挥栾恩杰,总设计师孙家栋,副总设计师陈炳忠、姜景山、龙乐豪以及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签名,足见这幅图画的宝贵及科学家们其时的高兴。
吴伟仁介绍,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,嫦娥二号丈量的精度更高,对月成像分辨率比嫦娥一号提高了许多,还成功飞越勘探了“图塔蒂斯”小行星等,“完结使命今后,它现在正绕着太阳转,成为世界上榜首颗绕着太阳转的人造行星。咱们估计,2028年左右它能够回到地球邻近,期望那时分能和它碰头,勘探到它的信号。”
使用拉格朗日L2点妙解地月通讯问题
2013年,长征三号乙加强型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勘探器发射升空,完结我国初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勘探。吴伟仁表明,嫦娥三号是我国初次完结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,技能上有许多困难,要完结一次成功面对很大的应战,“要处理安全着陆的问题,其间一个技能难点是动力体系必定要十分先进。有些国家选用多台发动机一起开关机来操控推力,差错较大。在下降到月球外表过程中,月球引力不断改变,嫦娥三号的推动剂也在不断改变,多种变量叠加在一起,怎么精准操控?为此,咱们研发了我国榜首台7500N变推力发动机,只需求操控这一台发动机,就破解了嫦娥三号着陆减速的难题。”
着陆的问题处理了,下一步,展开月球勘察,月球车上台了。当首辆月球车“玉兔号”脱离嫦娥三号的怀有,便留下了榜首道“我国脚印”。展览现场,吴伟仁指着“玉兔号”月球车的模型解释道:“玉兔车的轮子是筛网轮,每隔一段有一个锯齿形的结构,叫棘爪,为什么要选用这两种结构?由于咱们也不知道下降地址是什么地质结构,或许像地球上的沙漠相同,不管软仍是硬,要能够确保车子开得动,一起稳稳地捉住月面,确保行进安全。”
在完结月球正面着陆后,科学家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奥秘的“月背”。2019年1月3日,嫦娥四号勘探器成功在月球反面着陆,完结了人类勘探器初次月背软着陆。
“地上和月球反面不能通讯,看不到月球反面怎么办?咱们终究确定将拉格朗日L2点作为‘鹊桥’中继星使命轨迹,完结了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讯。”吴伟仁说,拉格朗日点其实是引力的平衡点,当“鹊桥”中继星被放置在L2点时,能够跟着月球同步公转,而不用耗能量。
依据月球样品解码月球“逝世”时刻
之前的嫦娥系列勘探器完结了我国探月工程规划的“绕”和“落”,而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则真实完结了“回”,敞开了月球“挖宝”的新征途。不同的是,嫦娥五号是在月球正面进行采样回来,嫦娥六号是在月球反面进行采样回来。
“嫦娥六号反面采样的最大难度是周期很长,要花几十个小时,这几十个小时信号不能中止,所以咱们研发了鹊桥二号,确保采样期间信号的连续性。”吴伟仁说。
回来也是一个问题。吴伟仁介绍,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都是以世界第二速度回来地球,发生高过载量,或许会对结构体系形成损坏,甚至在空中崩溃。另一方面,2000多摄氏度的高温问题也需求处理,所以,科学家们采取了“打水漂”式着陆技能,即嫦娥六号回来器进入大气层后,凭借大气层供给的升力跃出大气层,然后从头落入大气层,回来地上。“经过‘打水漂’技能,我国的操控技能提升到簇新的水平。”吴伟仁说。
展厅里,安静摆放着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取回的月球样品。吴伟仁介绍,一般人们认为,月球早就现已逝世,它不像地球相同,内部是有液体活动的,能发生磁场,对人类活动发生效果,“嫦娥五号带回的样品显现,20亿年前,月球寿数还存在。经过对月球样品的剖析,咱们能够知道,月球是在什么时分逝世的,对研讨生命的来源、世界的来源、人类的来源有重要意义。”
嫦娥七号将到月球南极寻水冰
未来,我国探月工程还会有哪些使命?人类何时能够再次完结登月?
嫦娥七号将在月球南极展开一次归纳勘探,其间一个要点方针是寻觅水冰等物质。“假如能够找到水,会是一个十分大的发现,所以嫦娥七号使命艰巨。”吴伟仁泄漏,“嫦娥八号则是树立月面通讯体系、动力体系,还有‘月面打砖’,为今后使用月壤建房子打基础,完结‘因地制宜’。现在,已展开研发榜首台在月球‘打砖’的机器,能够使用高温将月壤消融,经过3D打印技能打印成不同标准的砖。未来10年、20年都要以月球科研站为抓手,把探月工程更多地向前推动。”
“从长时间来看,无人勘探仍然是要点,由于成本低、危险低,不需求人操作,不过,短时刻的人员登月也是重要标志,即‘短期有人参加、长时间无人参加’。”吴伟仁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