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6-18 点此:19次
南瓜,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.,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,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,主要分布在中国、印度及日本等亚洲国家,其他大洲相对较少,故有
关于南瓜的起源中心及相关问题,在早期研究的学者中颇有争议。随着考古工作的大量展开,美洲遗址被不断地发掘,南瓜遗存被不断地发现,为研究南瓜的起源揭开了新的篇章。随着中外学者研究的深入,南瓜的美洲起源说,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学说。
15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末期,也就是学术界所说的“地理大发现”时期,航海科技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,远洋航行成为可能,于是人们开辟了新航路、发现了新大陆,以南瓜为代表的美洲作物开始向世界传播。
16世纪,欧洲人开始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,一些美洲作物开始传入东南亚,并进一步引种到东亚、南亚,这时,正是我国的明清时期。大量原产美洲作物的传入,构成了明清时期中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特点。
南瓜被引入我国后被普遍栽种,我国是目前南瓜最大的种植国和消费国,据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统计,2018年我国南瓜总产量为819万吨,占当年全世界南瓜总产量的22.8%;栽培面积约44万公顷,占当年全世界南瓜栽培总面积的17.9%;南瓜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(仅次于印度),总产量居世界第一。南瓜是当今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普遍、最常见、人们最喜食的蔬菜之一,有“世界性蔬菜”的美称。南瓜同样也是园艺学、生命科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。
李昕升,博士后,江苏高校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,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劲牌学者。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(农业史)、海交史、历史地理、经济史、文献学。
若干CSSCI来源刊外审专家。兼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、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、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江苏省农学会自然教育分会理事、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、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、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A刊评价专家等。
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、青年项目各一项,省部级项目若干。独著《食日谈:餐桌上的中国故事》《明清以来美洲粮食作物经济地理研究院》等专著六部,发表论文数十篇,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、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若干。
曾获“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”、首届食学著作“随园奖”、2020年度“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”一等奖、2022年度“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”二等奖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和十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、中国农业史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、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等荣誉10余项。
◆进入公众号首页,点击右上方“···”→“设为星标”,第一时间获取我社信息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相关推荐